不僅萬物皆漲,還什麼都缺,加價還不一定有貨,產品製造好了,還要擔心能不能準時出貨,因為運貨的貨櫃一櫃難求,偏偏又碰上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事件,貨櫃價格持續上漲。

以上種種現象,都說明了一件事,全球的需求明顯增加中,從全球各專業機構都不斷在上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就可一窺究竟,例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3月份就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上調1.4個百分點至5.6%,明年也調高至4.0%。
經濟的榮景也讓股市有了變化,景氣由低迷明顯加溫,於是去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產業類股,或是基期相對較低的市場,成了資金追逐的標的。
舉例來說,當時疫情最嚴重的歐洲,時不時就有封鎖政策,經濟幾乎停擺,但隨著各國廣泛施打新冠肺炎疫苗,陸續解禁,各項經濟數據也露出曙光,OECD調升歐元區今、明兩年的成長率分別可達到3.9%及3.8%;英國今年預估將成長5.1%,明年擴增4.7%。歐洲央行預計,2021年歐元區經濟有望增長3.9%。歐元區3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優於預期,是自去年9月來首度回升至50榮枯分水嶺之上,也創去年7月以上來最大增幅,主因製造業PMI創歷史新高,有這些因素助攻,今年第一季歐洲股市表現不俗。
站在投資「價值」的角度而言,過去幾年因為英國脫歐及疫情的衝擊,歐洲股市相關基金績效都處於後段班,今年有機會谷底翻身,可考慮在基金投資組合中稍微提高歐洲的比率,建議優先考慮以大型股及包含產業較廣泛的基金,積極者可加入少許中小型基金。
2020年科技類股一枝獨秀,可能不少人都把資金押在了科技類股,2021年可以把部份資金轉至其它由谷底翻揚的產業基金,例如將部份投資科技基金的資金移至投資景氣循環往上產業比率較高的基金,或是可以考慮投資能源及商品相關的基金,但要提醒的是,投資產業型基金必須是採取中短期操作的策略,嚴格執行停利與停損策略。
那科技基金是不是就不適合投資了呢?那倒未必!去年漲太多,今年回檔修正也不奇怪,再加上最近美國債券殖利率不斷飆高,也讓這一年多來投資科技類股有賺錢者先落袋為安,科技類股的波動更大,但畢竟科技的趨勢未變,在行情整理的過程中慢慢找買點。
因此2021年投資市場跟去年還有一個比較不同之處,就是一路走貶的美元,開始止貶回升,搭配美長短債利差擴大,使得美國金融類股也跟著受惠,可以趁勢佈局一些長期貸款增貸計畫來增添您的投資成本,搭上浪潮。